龙胜:走出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的“康庄大道”

发布时间:2022-08-01编辑作者:桂林市红色旅游协会

时值暑期,位于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的“红色文化体验区”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学员,他们重走88年前红军走过的长征道路,其间,还品尝“忆苦思甜餐”,切身体验红军们在这里经历的“震撼往事”,探寻“初心”的源头……以这样的形式感受“红色龙胜”,许多体验者表示有“不一样的感觉”。

位于桂林西北部的龙胜各族自治县,以原汁原味的生态美景、层叠盘旋的诗画梯田,以及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然而,龙胜的旅游文化资源远远不止于此。这里的一山一石还浸染了厚重的“红色基因”。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龙胜,并在这里最早成功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如今,80多年过去,那些红色遗迹不仅被保留了下来,红军精神更是根植进了当地民众的心中,成为龙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1年8月,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正式出台,龙胜成为该项目广西段的重要建设点之一。

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龙胜积极对现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统筹和规划,全力推进项目的有序实施。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的契机,龙胜不断挖掘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并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激活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以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走上了新时代的“长征路”。

追寻“红色足迹”,一山一石的深情诉说

“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这首署名为“黄孟矮”的诗,至今仍镌刻在该县江底乡才喜界的石壁上。88年前在这陡峭山路间发生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历历在目……

1934年11月27日,举世闻名的湘江战役打响,红军突破湘江,踏上漫漫长征路。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翻越老山界,于12月5日进入少数民族聚居的桂林龙胜地界,12月14日离开龙胜县境,历时10天。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红一、红三、红五、红八军团等主力红军都从龙胜经过,中央机关、中央红军指挥部等分别在江底、马堤东升、芙蓉、伟江洋湾、平等龙坪、广南等地驻扎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博古、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胡耀邦、李维汉、董必武、徐特立、韦国清等众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军事将领都随红一方面军经过龙胜,在龙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战斗过、生活过。

红军长征过龙胜,留下了许多历史痕迹和感人的故事。红军在龙胜还成功践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拥护与肯定,为红军成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揭露打击敌特的破坏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军进入龙胜时,正是桂北瑶民起义失败的时候。红军在瑶区安慰鼓励瑶胞,旗帜鲜明地支持瑶族同胞的革命斗争,并将一些镇压瑶民起义的地主豪绅当众枪决,为瑶民报仇雪恨;红军还开仓分谷,救济贫困百姓;号召苗瑶同胞团结起来,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并把部分武器送给了他们。 

红军尊重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严格执行红军纪律和民族政策,真诚团结各族同胞。长征期间,红军总政治部制定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红军将士要严格执行纪律,买东西用银元或铜板,不许用苏区钞票;买杂粮不买大米;不与各族同胞争井水、共厕所等。对于红军的严明纪律和模范行动,各族同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从心底里拥护这支“不一样”的队伍,这是自己的队伍。

▲红军岩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之地

深植“红色情怀”,少数民族群众唱起“红色山歌”

“红军岩上像条龙,岩石脚下草丛丛。红军留下好传统,瑶民永远记心中。”“唱支山歌大家听,红军路过我门前。红军过路刻下字,字上刻着保护我瑶民。红军走往岩底过,才有幸福日子到今天。”……  

近日,在位于龙胜泗水乡周家村的白面瑶寨,身着瑶族服饰的村民载歌载舞,把红军的事迹编成一首首淳朴动人的山歌,吸引了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我们瑶族群众特别喜欢唱山歌,看山唱山,见水唱水。游客也爱听我们唱。”周家村的瑶族群众龙回娟说。

一首首红色山歌,唱出的是少数民族群众心中最淳朴的感恩。88年前,红军长征过龙胜,红军的一言一行,红军与各族群众的鱼水深情,都深深地烙印在龙胜各族人民心中。

在龙胜的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红军的故事。

在江底乡建新村黄毛坪组,一个家族几十年守护着无名红军烈士墓。当年,一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受伤,耳朵被炸弹炸聋了,他不会写字,村民们便把他收留在村里,并给他起名“应聋子”。这位红军战士在他们村里住了十几年,直到去世。一户村民把他安葬在家族墓地的旁边,后辈们也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每年清明、春节都去祭扫。“村里的老人常常告诫后辈,永远都不能忘记红军对我们的恩情。”村民杨文茂说。

红军长征过龙胜,虽然仅有短暂的十天十夜,但其成功推行的少数民族政策,以及帮助当地居民铲除反动恶势力的善举,赢得了少数民族居民的拥护与肯定。红军离开后,居民们自发地将这些红色遗迹保存了下来,并通过立碑、石刻等方式纪念红军。如今,这些红色历史遗迹依然完好,犹如一座座历史丰碑,将红军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龙胜,很多少数民族村寨都完好地保留了不少红军遗迹。

在平等镇龙坪村有一座5层鼓楼,上面“红军楼”字样十分醒目。这个鼓楼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杨氏鼓楼。为纪念红军当年对侗族群众的帮助,当地群众把“杨氏鼓楼”改名为“红军楼”,用这样朴素的方式表达对红军的感恩。如今,“红军楼”已成为红军长征过龙胜陈列馆以及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

在泗水乡,有一块状若长舌、舐云舔雾的龙舌岩。1934年红军长征过龙胜时,在这块巨石下刻写的“红军绝对保护瑶民”标语至今清晰可辨,这块龙舌岩也因此被称为“红军岩”。如今,龙舌岩旁修起了一座供游人乘凉的“红军亭”。

在伟江乡,一座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古桥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当年,红九军团后卫部队在此桥(原老桥)阻击追兵,红军本来可以断桥阻断敌人追赶,但考虑到这座桥具有悠久的历史,又凝聚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和智慧,因此并没有把桥炸毁。在那场阻击战中,有十多名红军战士伤亡。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红军战士将这座桥改名为“红军桥”。

近88年来,龙胜的各族群众自发地用不同的方式,感念红军的恩情,并悉心保护着关于红军的每一处历史遗存。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历史遗存和村民们心中的“红色山歌”一起,成为了“红色龙胜”前行的力量。

▲党员干部在平等镇龙坪村红军楼前向青少年讲述红军长征过龙胜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传承“红色精神”,“红路”串起发展新思路

“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红色资源保护。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时深情地说道:“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以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红军长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将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使其化作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作为“红色县区”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不断思考和深耕的课题。

多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一直秉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的高度自信,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化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使龙胜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取得了更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来,龙胜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把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利用红色文化激活龙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龙胜实际、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扶贫之路。

近几年来,龙胜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旅游、健康”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红色文化+民族特色+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过龙胜的历史故事,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楼、审敌堂及红军岩、红军桥等红色文化遗迹,推出“二万五千分之一的长征体验游”“红绿结合的长征历练游”,推动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建设,把红色旅游作为龙胜西北片区旅游发展的引擎,着力打造“长征体验在龙胜”红色旅游品牌和红色文化阵地,开启了龙胜发展的“新长征之路”。

2021年8月,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正式出台,龙胜成为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龙胜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被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重点项目。同时,龙胜积极融入国家层面这盘红色文化传承的“大棋”,以此为契机,用“红路”串起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

根据规划,龙胜各族自治县长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包括修缮红军楼、审敌堂等长征文物,开展展示利用工程;依托长征文物建设江底乡“瑶民感念红军”、泗水乡红军岩“党的初心”、马堤乡“万人界”、伟江乡“一件花棉袄”、乐江镇“河口阻击战”纪念园、平等镇“红军楼鱼水情”等6个主题现场教学点,还包括这些教学点的情景体验等特色活动。此外,长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项目包括新建伟江乡洋湾村、泗水乡周家村、平等镇平等村3座驿站,配套建设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绿化等设施,改造原有长征步道,等等。

如今,这一系列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依托红军长征过龙胜沿线的红色文化、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优势,人们在领略龙胜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同时,还能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艰苦生活,通过“会说话”的红色遗址遗存、纪念设施等,触摸历史、展望未来,将红色精神植入心灵深处。充满魅力的龙胜也将平添让人耳目一新的“色彩”。

翻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万里红路串千村带动振兴’贯通一轴四线、联系四大主题功能、串联十五省区市的游览实体,通过长征历史步道为载体的革命教育与红色旅游,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要打造的红色旅游品牌,不仅仅是单纯建设纪念馆、修缮历史遗迹,还要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突出‘本地红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将红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村寨串联成线,结合少数民族节庆活动、非遗文化传承、特色民族村寨风情等,推出一系列精品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形成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相促进的良好格局。”龙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昊说。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来自各单位各部门的学员到长征红色驿站上党课,体验红色文化

与此同时,龙胜还将红色文化与龙胜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相结合,做好“红色+全域旅游”“红色+康养龙胜”等文章,着力提升旅游线路和接待能力,打响龙胜红色文化品牌,让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马堤乡万人界长征体验区迎来一批批体验红色文化的游客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 张  苑

通讯员 韦吉阳

值班编辑丨母   丹

责任编辑丨潘利珍

值班编委丨黄凌艳

桂林日报出品